滇川交界,万亩茶香出保宁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滇川交界,万亩茶香出保宁

北纬30度上下波动5度所覆盖的范围,是世界公认的“黄金产茶带”。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东北部的保宁村就处在这一区域。

2018年,得益于茶叶,滇川交界处的深度贫困村保宁村率先脱贫出列。

2020年,茶产业成为保宁村乡村振兴的基石,是当地村民增收的最优选项。

2023年,保宁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陈衍刚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从云贵高原边远的村庄走进人民大会堂。

此后,陈衍刚开始思考保宁村茶产业的文化、科技及生态属性,这是一条全新且艰难的路。

“贫困山区发展产业从来没有轻松一说,我们只管用心用力去做。”陈衍刚说道。


把好茶叶做成好茶业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盐津县就被列为全国107个重点产茶县之一,而保宁村因为独特的自然气候和地理条件成为了盐津发展茶产业的代表。


在陈衍刚的记忆中,保宁村的路旁种满了茶树。小时候,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背上竹篓到茶山上去,帮父母采摘茶叶。对于陈衍刚而言,茶叶不仅是一片树叶,更是家庭收入来源之一。

没有茶厂的时候,村民常采用最原始的加工方式,直接将鲜叶用锅炒干后拿到街上去卖。有的村民甚至将茶叶背到距保宁村十多公里的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去卖,颇受欢迎。

20世纪80年代,茶产业在兴隆乡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仅保宁村就拥有3家茶厂。

20世纪90年代,由于交通不便加之市场竞争激烈,粗放式的采茶、制茶成本高昂、产业链短、经济效益低,当地村民只能砍掉茶树改种其他经济作物,保宁村的茶叶种植慢慢走入历史的低谷。

然而,在与之毗邻的四川筠连、高县等地,川红工夫茶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销售量却不断增长。看着相似的土地上长出了截然不同的“金叶子”,在四川务工的保宁人开始思考,该改变的或许不是茶叶本身。

2016年4月,刚任职保宁村党总支书记的陈衍刚带领保宁村“两委”班子到四川“取经”,回来后,决定规模化打造1000亩茶叶种植示范基地。


“我们不带头,自己家人都不支持,老百姓怎么放心跟着干?”陈衍刚明白,做出成果给群众看比做群众思想工作更直接有效。某天夜里,陈衍刚和父亲促膝长谈,最终父亲同意将家里最好的8亩土地拿出来种茶。

2016年底,看着陈衍刚家的土地种上了茶树,村民余仕元坐不住了,处于观望状态的他如同吃下了一颗“定心丸”,随即将自家土地全部种上了茶树。

此后,茶树如同雨后春笋般在保宁的土地上迅猛生长。茶商开始“上门服务”,村民只需将茶叶摘下来卖给茶商,就可以有不少的收入。

2018年,依托茶产业的发展壮大,保宁村实现整村脱贫出列,成为昭通市率先脱贫的地区之一。

截至目前,保宁村茶叶种植面积有1.2万亩,每亩茶叶的收益在6000元以上。

陈衍刚心里清楚,与全国各大知名茶区相比,保宁村的茶产业起步较晚,仍处于生产原料阶段。要把“好茶叶”做成“好茶业”,保宁村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保宁村迈向人民大会堂

陈衍刚是土生土长的保宁村人,高中毕业后,在外务过工,回乡做过代课老师,也见证了茶产业在保宁村的兴衰历程。保宁这片土地有太多让他割舍不下的东西。

2016年4月,陈衍刚当选兴隆乡保宁村党总支书记,成为7000余户村民的“当家人”。茶叶销售遇困难、农危改项目推进滞后、村民之间有矛盾……村民们都会找陈衍刚寻求帮助,而他也事事记挂在心,亲力亲为,尽自己最大努力为村民解决问题。他坚信,与大家想在一起,干在一处,是赢得村民信任的根本。


2023年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公布,陈衍刚的名字赫然在列。“从没想过我一个农村人能当上全国人大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我感觉很自豪。”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陈衍刚热泪盈眶。

从北京回到保宁村,陈衍刚立即深入茶产业基地、茶叶合作社、茶叶初加工所等地宣讲全国两会精神。“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对保宁村来说,茶产业就是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种茶增收这条路我们走对了,我们还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陈衍刚说。


一片叶子里的保宁气息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种植国,有着全球最多的饮茶人口数量。有数据显示,我国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7000万人。放眼国内,保宁村的万亩茶山只是毫不起眼的一个点。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赋予这片叶子更多的价值。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如何让品牌效应赋能产品价值,陈衍刚没有停止过思考和探索。


“产业支撑是助农增收的长久之计,茶产业要走得更远,就必须改进技术、拓宽渠道,同时坚守初心,走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之路。”陈衍刚认为,保宁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态是保宁村茶叶的一个基本属性,也是一个地理标志。

距离保宁村委会5公里左右的茶山上,有100多亩30多年树龄的老茶树。“村里准备把这片区域打造成观光体验园区,用传统的制茶工艺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既能感受保宁厚重的茶文化,又能买到绿色环保的茶叶。”陈衍刚说。


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遗成功意味着增加了中国茶的文化价值,将有力推动茶企进一步扩大影响,让茶农从茶产业中分享更多红利。

站在时代的风口,茶产业或能为保宁村带来更多的可能。

来源:“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学习强国”昭通学习平台、昭通日报社联合出品

文案:谭光吉 汪舒 文泽梅

图片:邱琴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